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97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uthor | 區志堅博士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4-05-14T08:08:4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4-05-14T08:08:46Z | - |
dc.date.issued | 2018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人文中國學報, 2018年, 第26期, 第271-278頁. | en_US |
dc.identifier.issn | 1562-2754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9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抗日戰争期間中國的東北 江南及南方等地,多成爲"淪陷區",及後日本戰敗,中國戰勝, 戰後國民政府以"肅奸"爲名,廣泛緝捕入仕日據政權的人物,至1949後海峽兩岸政權在民族主義史觀影響下,官方多眨斥入仕東北的“僞"滿洲國 "汪僞"政權及其他日佔"淪陷區"的知識分子,並表述爲"漢奸" "通敵" "事仇" "附逆".然而,以現實生活的情況考慮,仕"敵"政權者,可能有很多考慮,未必只因貪圖個人利益而"附逆".在新史學的帶動下,提倡學術應盡力還回歷史真相,以人性及親身體會的角度重評史事及人物,學術界由是展開重評及硏究日佔時期的"漢奸",尤以日佔時香港的情況更爲微妙,不少華人精英由仕英至再轉向仕日,這些與日本殖民政權"協作"的精英,雖受國民政府批評及緝捕,卻受到港英政府的保護,居港"漢奸"的心態及結果,不如居中國内地"漢奸"知識分子.究竟生活在日佔時期的香港知識精英,怎樣面對港英 曰本殖民地政權和國民政府?他們仕日的行爲與其思想是否一致?近日,鄭明仁運用中 英及日本檔案文獻,口述訪問,撰寫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以下簡稱 香港報業 )一書,藉此"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時期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曰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因此,當年報紙上出現很多既附日,又反日的矛盾言論"(頁19),此書以日佔時被國民政府視爲"漢奸"的 華僑日報 (以下簡稱 華僑 )創辦人岑維休和戰時 華僑 的言論爲例,深入探討居淪陷區的香港報人生活及精神,補足硏究日佔時期香港史及香港新聞史不足之處.以下分析 香港報業 一書突破現時相關課題的學術硏究成果及有待優化的地方.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relation.ispartof | 人文中國學報=Sino-Humanitas | en_US |
dc.title | 鄭明仁:《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 en_US |
dc.title.alternative | 鄭明仁: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 en_US |
dc.type | Book Review | en_US |
dc.identifier.doi | 10.24112/sinohumanitas.262073 | - |
item.fulltext | No Fulltext | - |
crisitem.author.dept |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History - Publication |
Page view(s)
32
Last Week
1
1
Last month
checked on Apr 17, 2025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Altmetric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