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91
Title: | 范紅霞:《柳詒徵文化思想研究》 |
Other Titles: | 范紅霞: 柳詒徵文化思想研究 |
Authors: | 區志堅博士 |
Issue Date: | 2012 |
Source: | 人文中國學報, 2012年, 第18期, 第431-437頁. |
Journal: | 人文中國學報=Sino-Humanitas |
Abstract: | 20世紀80年代,國内學界在文化大革命後,既有主張輸入西學,打開通向西方的大門者,也有人主張從本土文化汲取現代化的養份,討論焦點爲中西文化論爭,"傳統"與"現代化"的互動問題.及後,在"啓蒙"及"全盤反傳統"話語的强勢影響下,奉五四運動發表激烈批評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爲"新文化"之代表,如胡適 陳獨秀 顧頡剛等,而反對"新文化"學者的言論,被指爲"保守",研究上處於邊緣地位;至90年代,亞洲四小龍經濟蓬勃,帶動學界逐步肯定儒家人文精神與現代化的關係,多注意中西文化的調和及中國文化的價值,由"文化熱"走向"國學熱",肯定中國傅統學術的價值,先後出版多套以"國學大師"及"國學"爲名的叢書,反過來肯定"保守”學者的言論,又肯定以新方法闡明中國文化特色及融化中外新知的觀點,帶動研究陳寅恪及學衡派等,不少被劃爲"文化保守主義者"之列的學者如錢穆及柳詒徵等,再次受到重視.踏進千禧年,在全球化及現代性的研究風氣下,更肯定區域的主體性與現代化的關係,加上中國崛興,從而多注意中國文化的價值,國内大量興起國學研究院 國學講座 國學網 國學博客 電視國學等,國學熱下,不斷涌現"跟大師學國學" "國學語絲" "近現代國學資料叢書"等,曾批評五四時"新文化"言論的學者柳詒徵,由被忽視至受到重視.於2010年出版的范紅霞 柳詒徵文化思想研究,就是在這種學術氛圍下誕生的成果.作者深入探討柳氏的多元思想,比較柳氏與同時人治史及思想的異同,對於暸解民國時期"文化保守主義"學者的精神面貌,甚有裨益. |
Type: | Book Review |
URI: |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91 |
ISSN: | 1562-2754 |
DOI: | 10.24112/sinohumanitas.1822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History - Publication |
Find@HKSYU Show full item record
Page view(s)
27
Last Week
8
8
Last month
checked on Apr 17, 2025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Altmetric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