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662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uthor喬偉行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21-07-17T05:51:20Z-
dc.date.available2021-07-17T05:51:20Z-
dc.date.issued2021-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6623-
dc.description32 pages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中國大陸作家蘇童(1963 )一直是八十年代以來先鋒派代表人物,其長 篇小說《妻妾成群》( 19 89 年 )、《罌粟之家》 1988 年 )、《米》 1996 年 )、《我 的帝王生涯》( 2005 年 )等歷來獲得研究者不少關注。踏入千禧年以後,蘇童 創作了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河岸》( 2010 年 ),聚焦於少年的成長經驗 作為回顧、反思文革的角度,在歷來的文革敘事及其個人創作脈絡中別樹一 幟。可惜目前學界對蘇童創作的研究仍側重於其前期創作的文學史意義,未有 深入剖析作者此後延續文革書寫的用心和突破。 本文以《河岸》為主要研究對象,認為作者採取獨特的文革敘事角度,在 過往文革書寫的基礎上,深入探究了敘事語言與歷史下個人成長經驗的關係。 首先,在一般的文革小説中,普遍是以知青下鄉 的經驗爲主,蘇童通過少 年十多年的成長經歷來回顧文革,這種敘事方式是較為罕見的。作者為何採用 非知識分子的角度回朔文革?這種少年成長經驗有什麼重要意義?是否補充了 以往文革歷史小說所忽略的部分?相關問題值得關注。 承此,本文欲探討《河岸》的語言及敘事問題,探究革命修辭、成長語言 及歷史書寫的複雜關聯,並進一步探究《河岸》對蘇童此前的先鋒小說如《妻 妾成群》、《罌粟之家》等的繼承及突破,闡釋沉澱多年的《河岸》對文革書寫 的反思。en_US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dc.language.isozhen_US
dc.publisher香港: 香港樹仁大學en_US
dc.title被現實放逐的遊子: 蘇童文革小說《河岸》中的成長主題en_US
dc.typeThesis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Appears in Collections: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71081.pdf1.28 MBAdobe PDF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Page view(s)

122
checked on Jan 3, 2024

Download(s)

36
checked on Jan 3, 2024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