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4558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editor | 區志堅博士 | en_US |
dc.contributor.editor | 李帆 | en_US |
dc.contributor.editor | 韓子奇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7-11-02T11:11:3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7-11-02T11:11:30Z | - |
dc.date.issued | 2017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區志堅, 李帆, 韓子奇 (主編) (2017). 知識與認同: 現代學者論教育及教科書.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en_US |
dc.identifier.isbn | 9789888488735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4558 | - |
dc.description | 729 pages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歷史」教科書,是史學知識還是集體回憶?是教育工具還是政治手段? 中國自1905年「廢科舉、興學堂」後,在教育發展上正式進入「教科書年代」。歷史教科書曾經成為宣傳民族主義、塑造國民集體回憶的主要渠道,不同的歷史「事實」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各自表述。後來這種富有政治宣傳色彩的教材漸漸被淘汰。 在今日社會,應該如何編寫歷史文化、國民德育等教科書?這是教育界與文化界不斷探索的問題。 2013年夏,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近現代歷史及其相關課題教科書國際學術研討會」,集結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學者研討上述課題,此乃各地學者跨越地域對文化教育展開對話,而本書正是該研討會的成果結集。本書分四大部分,首先探討教科書作為知識載體的功能性與限制,繼而回顧分析清末、民國以至1949年後海峽兩岸四地的教科書及教材,最後論及歷史教育在現今社會的重整與責任。全書多篇精彩文章,對教育與教科書的過去與現狀作出了多方面的反思。-- Back cover | -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Department of History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publisher |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en_US |
dc.title | 知識與認同: 現代學者論教育及教科書 | en_US |
dc.type | Book | en_US |
dc.relation.conference | 近現代歷史科及其相關課題教科書國際學術研討會 | en_US |
crisitem.author.dept |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
item.fulltext | No Fulltext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History - Publication |
Page view(s)
541
Last Week
2
2
Last month
checked on Apr 17, 2025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