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CHAN Ching, SelinaSelinaProf. CHAN Ching2017-09-222017-09-222007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第3卷, 頁118-127.1009-508X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4476文章研究了在長江三角洲下游的金華建造黃大仙廟宇對大陸的中國人、香港人和國家的多重意義。廟宇的建造被視為建構"文化遺產"的工程,是一個為了現在和將來的利益而對過去做出新的解釋、發明的過程。首先,1997年前香港的香客喚起了當地人對黃大仙的記憶,引發了種種跨國界的聯繫,大陸人將新建的廟宇當作宗教活動舉行的地點,並意圖吸引遊客和開發當地經濟,拉近大陸的中國人和海外華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廟宇建造對海外華人來說是真實性和根的懷舊探求。而國家則用黃大仙作為一個民族主義的象徵符號,強化大陸人和海外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鞏固跨國界的民族主義身份認同。zhTempleHeritageWong Tai Sin中國的廟宇建造與文化遺產Peer Reviewed Jour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