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CHOI Sze Hang, HenryHenryDr. CHOI Sze Hang2025-04-102025-04-102014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 2014, 第14期, 頁17-35.1010-8384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10768除了雜誌文章外,最能反映民國時期中國童子軍理念和內容的,當為取法自創立童子軍之源頭-英國,而同時加以本地化以切合中國需要的童子軍教科書.Robert Culp(高一涵)氏寫有中國童子軍-南京十年童子軍手冊中的公民訓練與社會意識一文,提出以南京十年(1928至1937年)間印行的中國童子軍訓練手冊為例子,說明當中所提出的公民訓練的內在矛盾對國民黨威權的挑戰.高氏通篇文章所引用的中國童子軍訓練手冊,實際上大部分都是1934年童子軍成為初等中學必須課程後,根據國民黨政府標準出版的童子軍教科書.雖然高氏建基上述的資料,能夠頗為扎實地指出童子軍課程與新生活運動中,講求以國民黨道德標準,重構公共空間以改變個人行為的目標相一致,並指出當中城市精英與普通人個人多樣性與人造機器以及國際公民與三民主義先鋒的內在矛盾,最終將使接受童子軍訓練的青年人,以自己的方式貢獻國家,從而挑戰國民黨的絕對權威.而高氏唯一引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童子軍用書,只有1931年再版的童子軍規律,而且只用作說明由誰成立中國第一隊童子軍組織而已.高氏忽略了商務印書館作為民國時期其中一間最大規模的中國民營書店,在1920至1930年代,便出版了一系列童子軍用書,更能全面反映國民黨在1928年正式介入童子軍事務前後,中國童子軍在課程內容上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介紹及分析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一系列童子軍教科書,以為學界對中國童子軍史的研究空隙進行補白.zh1920至1930年代商務印書館的童子軍用書Peer Reviewed Jour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