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31
Title: 近代廈門之城市發展
Authors: 李金強 
周子峰博士 
Issue Date: 2005
Publisher: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硏究中心
Source: 李金強 & 周子峰 (2005). 近代廈門之城市發展. (Occasional Paper No. 55).
Series/Report no.: Occasional Paper;No. 55 (March 2005)
Abstract: 近年來中國都市化研究發展迅速, 然學者的研究大多集中於沿海大都市, 對於次 要港市的城市發展, 研究顯然不足. 本文所研究的廈門即為其中之一, 廈門市為福建省第二大城市, 且為閩南區域經 濟的中心城市. 自明代以降, 由海防城寨逐漸變成貿易港口, 於明清後, 成為鄭 成功的反清基地, 清廷平定明鄭台灣後, 遂以廈門為閩台對渡的交通中心. 及至 鴉片戰爭後簽訂南京條約 (1842), 廈門遂成五口通商之一, 在西力衝擊下, 日 漸近代化, 展開其歷史的新一頁. 隨著甲午戰後, 日據台灣, 廈門失去對台交通 與貿易的樞紐地位. 然而隨著東南亞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需要大量勞工從事, 經 濟作物栽植及開礦, 廈門遂成為苦力貿易的出口港, 從而獲得華僑? 款, 促成其 二十年代城市的重建運動, 僑? 僑資, 遂成為其時廈門城市發展的支柱, 本文即 就此探索民國時期廈門城市在海洋經濟影響下的城市發展歷程.
Type: Working Paper
URI: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9831
Appears in Collections:History - Publicatio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