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8115
Title: 韓國朝鮮時代《訓蒙字會》與中國古代字書的傳承關係考察 -以《訓蒙字會》地理類收字與《宋本玉篇》比較為例
Other Titles: 韓國朝鮮時代 訓蒙字會 與中國古代字書的傳承關係考察 -以 訓蒙字會 地理類收字與 宋本玉篇 比較為例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Xunmeng Zihui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ies
Authors: 王平教授 
Issue Date: 2009
Source: 中國學, 2009年, 第32輯, 第205-220頁.
Journal: 中國學=Chinese Studies 
Abstract: (1) 字會反映了韓國朝鮮時代人們實際書寫運用漢字的真實情況.因此,對該書收字源以及形音義發展變化的比較研究具重要意義:通過對該書收字層次的整理和分析 研究,可以為韓國朝鮮時代漢字存在的狀態和使用情況等研究提供詳盡的材料和具體的數據支持,以推動韓國漢字發展史的研究,同時為中國漢字傳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通過韓國 朝鮮時代教育用漢字與中國古代傳世字書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漢字的傳承變異類型層次和規律,可以深入探討影響漢字發展和演變的各種原因和因素探討漢字自身發展的歷史規律和系統優化規律 .對於漢字文化圈歷時漢字調查大型工具書的編纂以及漢字教育教學等方面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現代漢字學研究從西方資訊理論引進了"冗餘度" 「羨餘度"等概念,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漢字展開的研究:任何一種文字都存在於精密和簡便之間, 文字的冗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過高會導致文字過於繁雜而難以識記,過低又會導致文字過於簡易而難以區別.這樣的一種理論,應該說,是與文字學基礎理論 相通的.漢字學基礎理論認為,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系統,力圖在漢字形體上表達更多的意義信息,維持漢字的造字理據性,也就是希望漢字的冗餘度越高越好,以利於 人們的識記和理解;然而,漢字作為記載語言工具,爲了書寫的便利和快捷,爲了容易學習和應用,人們總是在有意識無意識中減少線條筆畫或部件對其進行改造,這正是降低 漢字冗餘度的一種表現.其實,冗餘度的問題恰恰是漢字學基礎理論中常談到的"簡易"和"區別"較量和磨合結果的反映.漢字作為傳播工具,要表意清楚,避免 混淆模糊,就要充分錶達自己,讓自身符號具有明顯的區別性和很高的區別度,勢必力圖排斥"簡易";然而,當漢字成為書寫工具,人們書寫便捷和識記容易的要求便佔據 了上風,"簡易"便成為首要選擇,"區別"只成了一種補充性要求."在文字變化中,常用的字中,只有改造得既合於區別律的要求又符合簡易律的需要 的字才能逐漸地穩定下來."正如要追求最佳冗餘度一樣,"簡易"和"區別"也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一種相對中庸的尺度.而這一漢字的優化原則在字會中 得以證明:不管繁簡還是冗餘度多少,漢字總是在不斷演進中自我調節,尋求一種優化的呈現方式,既滿足自身表意的需要,又適應書寫的要求.
Type: Peer Reviewed Journal Article
URI: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61/8115
ISSN: 2671-7506
1229-9618
Appears in Collections: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Publication

Show full item record

Page view(s)

17
checked on Jan 3, 2024

Google ScholarTM

Impact Indices

PlumX

Metrics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